首页   |  管理机构  |   老党员园地   |   相关政策  |   老有所为  |  老年风采   |   保健常识   |   老年大学   
 
最新通知
关于在离退休教职工中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读书观影分享活动的通知 [2022-10-11]
关于举办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通知 [2022-06-21]
“情系木铎 祝福北师大”——离退休教职工庆祝北京师范大学120年华诞祝福语征集通知 [2022-06-20]
关于在离退休教职工中开展“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教育这十年”调研活动的通知 [2022-06-14]
关于组织离退休教职工参加老年人防诈反诈知识问答活动的通知 [2022-06-02]
关于举办“创意生活 共筑梦想”离退休教职工手工创意作品图片线上展的通知 [2022-04-06]
关于举办“翰墨丹青迎华诞 光影印象颂辉煌”主题书画摄影展的通知 [2022-03-31]
延期举办离退休教职工庆“三八”节活动的通知 [2022-03-14]
关于在离退休教职工中开展“我为‘两会’作贡献”活动的通知 [2022-03-04]
关于举办离退休教职工庆“三八”节活动的通知 [2022-03-01]
友情链接
北京市老干部局
北京教育老干部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章详细内容
栏目:老党员园地 文章人气值:
精辟的阐述 殷切的期盼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体会

     2016
5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里谈谈我们学习后的点滴体会。
一、《讲话》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发展的精辟总结
习近平指出,近三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凡是处于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就必然会产生出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与理论成果,而这些成果的产生,同时也推动着社会历史大变动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因此,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史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样起着与自然科学发展相同的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讲话》以极其广阔的视角,列举并肯定了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新兴资产阶级崛起以至马克思主义出现,及中国古代从老子、孔子到近代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说明了他们在人类社会大跃进、大发展的各个时期中,以其各自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所发挥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用,对人类社会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讲话》明确指出,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经过从陈独秀、李大钊,到后来的郭沫若等一大批名家大师的不断努力,开拓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逐步发展的新局面。因此,从《讲话》所体现的精神来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体现了保留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吸收古代希腊、罗马以来西方进步思想营养,经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社会实际而加以融合升华所形成的具有民族传统性、时代创新性、系统完整性的,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形成起来的关于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认识的最新成果和最有价值的科学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正是世界历史大变革的必然结果。
二、《讲话》明确阐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讲话》从揭示普遍规律、实现人类解放、有力思想武器、具备实践品质等四个方面,说明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迄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在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的同时,在其逐步推进中国化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促使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样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而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讲话》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研究和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切都充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贯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认识上应该是完全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三、《讲话》殷切期盼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繁荣并指明其发展方向和提出要求
《讲话》强调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大发展的转折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立于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要有作为,改变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产品重数量轻质量,有专家无大师的状况,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讲话》号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具体要求方面,有三点给人们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在谈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时,首先要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集人民的实践创造。这一点讲得特别有针对性,也特别深刻,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当下国家与社会新实践的研究,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这里告诉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出成绩,必须关注当下的社会实践。
第三,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倾听时代的呼声,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善于运用深刻的理论思维,创造新成果,形成新经验,构建新理论。这就是说,只有创新的研究才具有科学价值。(历史学院   杨燕起  王宗荣

更新时间:2016-11-09 10:29:00

网站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 (C) 2008 北京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乐育6号楼1门102室  联系电话:010-6220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