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但少数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不严重,甚至没有发生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病。也有一些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虽较严重,并不一定都有胸痛、心悸等冠心病临床表现。因此,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总的来看,以器质性多见,冠状动脉痉挛也多发生于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多于农村,而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加强对冠心病的了解和预防,是老年人安度晚年、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任务。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冠心病?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以下诸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这些因素称之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注意了其中的可控因素,也就从根本上预防了冠心病。
1、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大,所以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年龄关系密切,多在40岁以后发病,每增加10岁,患病率递增约1倍。
2、性别。冠心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3.5:1。
3、遗传因素。冠心病有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造成代谢缺陷,使血管内膜损伤,发生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等。这些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促发冠心病。
4、体重。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易患冠心病。
5、高脂血症。研究结果亦表明,高血脂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尤其是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两者呈正相关。
6、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血压正常人高2~3倍。高血压使血管内压力升高而损伤内膜,从而促使血浆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7、吸烟。现在已公认,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它仅次于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为冠心病的第三大危险因素。
对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经说过,冠心病有5道防线:首先是防发病,健康人要“防患于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预防发生心梗、脑卒中(俗称中风)等严重事件;第三要防后果,发生心梗或脑卒中要及时送医院抢救,防止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第四是防复发,防止心梗、脑卒中等复发;最后是防心力衰竭,因为反复发作心梗,心脏扩大最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守好这5道防线,会有更多的人拥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胡大一教授这段话实际上是说了冠心病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即健康的人要注意消除那些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所在。二级预防,即对已发生冠心病的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争取其逆转,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三级预防,即对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寿命。为了做好三级预防,患者要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各方面多加注意,这对冠心病的预防发作或复发很有必要。
1、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包括下列事项。
(1)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心血管功能的稳定,良好而充足的休息睡眠,可改善心肌状况,减少心肌耗氧量。不良嗜好,如过度吸烟、酗酒、长期睡眠不足或对药物的依赖,则是心血管系统的大敌,会严重损害冠状动脉及心脏健康,进而损害心肌,对心血管健康极为不利。
(2)精神愉快。尽量不生气,尤其是不生闷气,不焦急,不烦恼,不悲伤,不忧郁,努力保持心境清静,情绪稳定,并常处于乐观之中,这样可以保持较强的肌体免疫能力,心血管功能亦多协调和稳定。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3)合理饮食,避免肥胖和超重。每天进食的总热量不能过高,以蔬菜类、粗粮、水果为主。宜常食富含钙、钾、碘、铬、钴的食物,因它们具有降血压、保护心脏、减少冠心病发病率的作用。所食油类应选用花生油、棉籽油、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性油类。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食物的摄入,也应少吃甜食,还应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奶油等。还要注意晚餐不能吃得太饱,以五六成饱为宜。
(4)劳逸结合。应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工作过度紧张,必要时工作量可作适当调整。包括家务活儿在内的一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必须适当节制,一切日常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好。
(5)适度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储备力,帮助冠状动脉建立侧支循环,从而达到预防冠心病的目的。可选择散步、游泳、健身操或太极拳等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但不宜参加竞技性、大运动量活动。切忌久坐不动或卧床不起。
(6)保持血压正常,若出现高血压,应积极采取措施,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措施,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7)降低血清胆固醇。实验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宜主要通过非药物途径预防血脂升高。
(8)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努力争取在正常标准值内。
2、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下列事项。
(1)通过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和家属对冠心病有所认识,在防治该病时给予积极的配合。
(2)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或促其消退,其中合理用药是很关键的。用药应由医生开出处方。
(3)合理安排膳食。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性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如血脂水平明显异常,可选用血脂调节剂。
(4)力劝吸烟者戒烟。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这些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易诱发再梗死。
(5)参加体力活动和锻炼,这对冠心病患者是必要的。运动锻炼可以加强心脏功能,减轻症状。但应注意不要过量,并且主要在运动时若发生胸闷、憋气等现象,要立即停止运动,或服药,或去医院诊治。
(6)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予以严格的控制。
3、冠心病的三级预防就是预防或延缓冠心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抢救严重并发症。冠心病患者如果不注意保健和做好三级预防,很容易并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目前有相当多的冠心病患者在三级预防上存在着以下误区。
(1)忽略心肌梗死的紧急信号——胸痛。因为心肌梗死常常在后半夜至凌晨发生,患者往往因不愿意叫亲属而想等天亮再去医院,结果坐失良机,产生不测。
(2)一向没病、没有胸痛的病人突发胸痛时,以为是胃痛,觉得挺挺就过去了。而这一“挺”兴许就把命挺没了。
(3)不按时服药,有症状时就服,没症状时就不服,时服时停,使病情出现反弹。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按时服药常可预防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警惕隐性冠心病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过这样的事:有的人平时身体很好,有一天突然发生猝死,让熟悉他的人大吃一惊。其实,这样的患者绝大多数有“隐性冠心病”,只不过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罢了。他们平时没有症状,但当跑步、饮酒、过劳、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突遭雨淋、长途旅行或性生活时致心脏停博,或者在此基础上引起冠状动脉栓塞,造成大片心肌坏死,引起猝死。所以,我们要警惕这种情况的发生。
麻烦的是,隐性冠心病患者在安静时做心电图检查,有异常现象的不到1/3。所以,在安静时心电图正常者不一定没有冠心病,必要时应做诱发试验。正因为隐性冠心病一般无症状,故大多数人并未采取防范措施,甚至照样去干那些超出自己体力和精力的事情,这样就很容易出问题。近年来,随着对隐性冠心病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医学专家发现了一些可诱发隐性冠心病的危险信号,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过劳、缺少活动、情绪紧张和过分激动等。所以,老年人不管是否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都应该避免上述危险信号在自己身上发生。
防止隐性冠心病的发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应定期检查身体。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尤其是动态心电图已成为广泛有效而简单的诊断方法。定期检查对早期发现疾病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每半年检查一次为宜。
2、要避免超负荷运转。人到老年,各种器官明星退化,应学会调节生活节奏,张弛相间,千万不能长期使体内的“发动机”总在全速运转。若要防止隐性冠心病,就要力求做到动而不过,食而不腻,壮而不胖。
3、严格控制体重,多动比少食更重要。体重是健康的“晴雨表”,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在正常饮食和运动的情况下,体重不应该出现大起大落。最好在家里预备一台人体称,随时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体重符合标准体质指数。
预防冠心病的有益食物
实验表明,下列27种食物对预防冠心病有益,老年人应常吃。
1、苹果:苹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构成心脏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所以,民间“一天一苹果,疾病不找我”之说。
2、大豆:大豆及豆制品含有皂草碱类纤维素,具有减少体内胆固醇的作用。
3、山楂:山楂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还有促进气管纤毛运动、排痰平喘的功效。
4、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营养,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具有强心功效。
5、玉米:玉米具有抗血管硬化的作用,脂肪中亚油酸含量高达60%以上,还有卵磷脂和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防止脑细胞衰退的作用,有助于血管舒张,并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6、荞麦:荞麦中含有芦丁、叶绿素、苦味素、荞麦碱以及黄酮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可以加强和调节心肌功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防止心律失常。
7、燕麦:燕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B族维生素,可以防止动脉硬化的粥样斑块形成。此外,由于燕麦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纤维素,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8、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等,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9、菠菜:菠菜富含叶酸,叶酸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早就有科学证据。而且叶酸和维生素B12比维生素E、大蒜和其它营养补充剂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此外,菠菜中的铁类及微量元素,可以补血。
10、韭菜:韭菜还有丰富的纤维素、挥发性精油和含硫化合物,能够促进肠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11、菇类和食用菌:蘑菇和食用菌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几乎不含胆固醇,具有明显地降脂降压作用。尤其是黑木耳,含有较多的胶质样活性物质,这种物质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起到疏通血管、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12、甘薯:甘薯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这类物质能够有效地维持人体动脉血管的弹性,保持关节腔的润滑,防止肾脏结缔组织萎缩。
13、坚果类:含有丰富油脂的坚果,如花生、杏仁、核桃等,在美国被视为每日必须食用、有益心血管的食物之一。坚果中含对心脏有益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1/4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4、生姜:生姜中主要含有姜油,姜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并增加胆固醇的排泄。另外,生姜中的姜醇、姜烯可促进血液循环。
15、黑芝麻:含有强力抗氧化成风的黑芝麻,不仅可减缓衰老,使头发乌黑,也能让血管变得更有弹性。黑芝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可以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优质的脂肪来源。铁质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黑芝麻,也是中医认为可以补血及滋补五脏的食品。
16、马铃薯:马铃薯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土豆,既可以补钾,又可以补糖类、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
17、鱼类:鱼类脂肪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有保护心脏的功能。金枪鱼、虹鳟鱼、鳝鱼、鳗鱼等都是好的选择。德国心脏病专家研究显示,平均每天吃鱼30-50克(最好是深海鱼),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病之危险。
18、茶叶:绿茶中含有丰富的黄烷醇,可降低胆固醇,能改善血液中胆固醇与卵磷脂的比例,减少冠状动脉壁硬化斑块的形成。除了绿茶外,其他如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普洱茶)等,都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19、大蒜:大蒜含有降低胆固醇的化合物,还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抗氧化的作用,能防止心脏病的发作。
20、红葡萄酒:葡萄酒中含有抗氧化成分和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可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小板凝结,保护并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起到保护心脏、防止中风的作用;还含有糖、醇类、有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发育有不同的补益。
21、莲子:有养心安神、补益脾肾的作用,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者,常服本品有益。
22、茄子:茄子所含的维生素P能使血管壁保持弹性和生理功能,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
23、薏苡仁: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薏苡仁,可以加速肝排除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
24、椰菜:椰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纤维素以及钙、钾等,具有低脂肪、低能量的优点,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有助于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25、鲜雪里红: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等,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26、洋葱:洋葱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
27、黑巧克力: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即黑巧克力)富含类黄酮,具有降低血压和其他一些功效。可可浓度高的黑巧克力具有阿司匹林的功效,每天吃上一点儿,可以预防血栓和心脏病。需要说明的是,黑巧克力虽好,但食用不宜过量,因为它毕竟属于甜食,那些奶油和糖类含量较高的巧克力制品更因避免食用。(摘自《长寿》2009年第二期,作者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