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亲人,生活仍当继续。
老年人如何对待失去亲人,特别是失去老伴,这是每一个老年人不能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有关资料表明: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因心理失衡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人数的7倍。这不能不引起丧偶者和家属子女及有关社会团体必须解决的问题。怎样面对丧偶?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作法和建议。
一、丧偶的老人应该受到所在单位、团体、家庭子女、亲朋好友的广泛关注、关爱和同情。丧偶老人普遍感到孤独、寂寞。我们应该特别关心、关爱和照顾他们、使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单位可定期召开遗孀会、同时要开好会、准备好,不要走形式、图完成任务。要听听他们的呼声、意见、建议。有些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能帮到什么程度就帮到什么程度。让这部分特殊群体有倾吐真情、发泄情感、寻求帮助的地方,尽快地克服丧偶的悲痛,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来,投身到火热的社会活动中去。
二、丧偶老人要认识到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情,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谁也抗拒不了!要克服丧偶的悲痛心理,单位和子女、亲朋好友的安慰与支持帮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积极调整心理,尽快的摆脱和缩短沮丧期、恢复正常的生活。做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继续勇敢、健康地生活下去。
三、丧偶老人尽快地建立依恋关系:人总是要有一定的依恋关系的,幼年时依恋父母、成年后依恋恋人、伴侣。老伴一旦去世,这种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漫长依恋关系戛然而止,人会陷入巨大的孤独境地,所以一旦老伴去世,较为紧急的一件事就是要建立新型依恋关系:依恋子女、依恋亲朋好友、建立起一种代偿性的新型依恋关系,就可有效的减轻哀思。离得远的亲朋好友可定期、随时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寻求慰藉和情感帮助。子女离得近的,要求他们常回家看看,有什么要求、苦衷尽可跟子女倾诉、以求解决。
四、寻求精神寄托,积极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培养和投身到广泛的兴趣爱好中去:我老伴去世后,悲伤欲绝,睡不好、吃不好,体重由110多斤下降到82斤,人瘦得变了个样,精神萎靡不振……经过思想斗争感到不能继续沉浸在悲痛之中,要化悲痛为力量,为了子孙后代要勇敢、坚强地活下去。实际上在天堂的老伴也不愿意你这样消沉、悲痛。后来我轻装上阵,积极参加干休所组织的文娱活动:唱歌、跳舞、摄影、绘画……还有同学聚会、旅游等,我都参加。开始参加时,思想上有些不自然、放不开、总觉得老伴走了,我还能快活起来吗?参加时总想着老伴。总像头上戴着一个枷锁,与有配偶者不一样!经过思想斗争: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要娱乐、要健身吗?都有权力享受新的生活方式!于是我很自然的投身到各种活动中去。精神焕然一新,体质也得到了改善。
五、生活自理、树立信心,肯定自己的能力: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不会做的、做不习惯的可以学着做。从做家务劳动中锻炼体力、开动脑筋、获取智慧。
老伴在时,我不买菜,他也不要我买。老伴走后,我不会买菜,不想去买菜。到菜场买菜很不自然,怕人家笑话我。实际上谁管你!谁看你!我从不会买菜到学习如何买菜,如何买到好一些的菜的过程中感到心理上首先要肯定自己、有能力做而且能做好。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就能在家务劳动中打发寂寞、孤独,获取社会上更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做到生活自理、自立,尽量减少儿女们的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做好工作,也可以说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
六、老人防摔倒、碰撞,特别是丧偶老人,若摔倒致骨折,后果不堪设想,无贴心人照料,即使请人,痛苦还是自己。千万不能摔倒,这条弦脑子里一定要绷得紧紧的!慎之又慎!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作法和建议。仅供参考、讨论。
(摘自武汉军休网 赵家条军休所 潘紫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