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各二级关工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理解把握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关工委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迎接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按照《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开展2025年“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教关委函[2025]5号)要求,学校关工委将组织开展我校2025年“读懂中国”活动。
2025年“读懂中国”活动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建设教育强国”。请各单位充分围绕主题,重点挖掘本院系有故事的“五老”和“杰出老校友”,广泛动员在校学生积极参加,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结对访谈”,进行深入交流,挖掘、整理、展现他们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在从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人生体验和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及教育家精神,以及对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强国建设的重托和建议,有效发挥老同志“活历史”“活教材”作用,并以征文、微视频或舞台剧形式向学校关工委提交作品。作品内容要契合主题、积极向上、真实感人,文字要条理清楚、文笔流畅、语言优美,视频要生动鲜活、具有艺术表现力、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文、微视频涉及的被访谈人物仍健在,且要有面对面访谈环节。
要注重把握本年度活动主题立意,勿偏题,勿作单薄的个人经历罗列,突出行文重点,抓住关键节点,语词流畅恰当,凸显崇高关怀;要不断总结经验,“读懂中国”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年,应将本单位往年优秀活动成果汇集整理,为本年度作品创作提供借鉴。要注意加强活动信息宣介,特别是要提高活动在青年学生中的知名度、覆盖面和影响力,鼓励更多学生结合兴趣,同“五老”结对开展访谈;要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组织现场访谈、举办优秀成果展、建立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库等方式用好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其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以及课程思政中的育人价值,持续扩大活动受益面。
在9月1日前,请各单位将各种形式作品(至少提交1-3篇“五老”访谈征文)及《“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和1000字以内,主要反映特色做法、活动成效等的活动总结,通过邮箱bsdggw@bnu.edu.cn报给学校关工委秘书处。学校关工委将评审出校级优秀作品,在校内进行展播和宣传,并向教育部关工委报送推荐。凡再经教育部关工委评选为全国最佳、优秀作品者,将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心系下一代》杂志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展播、推送、刊发,并提供相应的获奖证明。
如需帮助,请联系学校关工委秘书处。
联系人:刘咏梅 杨健男
联系电话:010-62209955
010-62207952
附件1《“读懂中国”历年我校获奖情况(2018-2024)》
附件2《“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要求》
附件3《“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评审参考标准》
附件4《“读懂中国”活动推荐作品信息表》
附件5《“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附件1
“读懂中国”活动历年我校获奖情况(2018-2024)
最佳征文奖
2018年《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教育学部
2018年《壮志铸伟业,爱心育英才》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8年《“颜”师之道》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年《岿然信仰 红色传薪》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9年《大公至正 无愧一生坚韧》法学院
2020年《清川江畔谱就爱国画卷 京师讲坛书写教育人生》艺术与传媒学院
2021年《成长伴随共产党,耄耋党员心如磐》艺术与传媒学院
2024年《一生就想干点事 躬耕稀土筑基石》化学学院
优秀征文奖
2018年《观史迹之势,传木铎之声》 历史学院
2018年《老牛自知桑榆晚,勤耕不辍霞满天》 物理系
2018年《弘文励教 正气满怀》 文学院
2020年《春风化雨育桃李,言传身教树楷模》 生命科学学院
2020年《书道传承,师道传薪》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21年《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教育学部
2021年《矢志不渝跟党走,思想育人贯始终》哲学学院
2022年《翻山越岭求真知,三尺讲台育桃李》地理学部
2022年《幸遇恩师一生执教,弘扬书法翰墨传薪》艺术与传媒学院
2023年《爱是人生路:文曲星耀桃李树;武曲保卫雄鸡图》艺术与传媒学院
2023年《万折必东志高远,守正育人谱新篇》历史学院
2023年《永感党恩守初心,为党育人担使命》哲学学院
2024年《初心不改潜心育人,崇尚教育礼敬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佳微视频奖
2018年《顾明远》 教育学部
优秀微视频奖
2018年《黄会林》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8年《李小文》 地理学部
2022年《胸怀经纬传薪火--赵济》地理学部
附件2
“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一)紧扣主题
要紧扣“弘扬时代精神,建设教育强国”,深入挖掘、记录、展示、宣传“五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在从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人生体验和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教育家精神,以及对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强国建设的重托和建议。
(二)主旨明确
要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突出“五老”人物事迹,注重发现“最伟大的小事、最平凡的奇迹、最日常的奋斗和最具体的全面”,强调故事性和细节描述,以“五老”的个体经历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切忌写成或拍摄成“五老”个人简历。
(三)内容真实
记录的“五老”个人经历须真实可查、有相关资料证明。其中,征文、微视频被访谈人物在作品制作时仍健在。
二、其他要求
(一)征文作品
1.文体要求:记叙文
2.语言要求:通顺流畅、表达清晰、可读性强
3.字数要求:不超过2000字(不含访谈人物简介)
(二)微视频作品
1.形态风格
节目形态:专题片、微纪录
视频格式:MP4(不得低于15M码流)
视频标准:1920×1080(无损高清格式)
节目风格:用艺术手法拍摄制作校园专题片、微纪录等,画面构图完整清晰、镜头有设计感、拍摄手法丰富,故事内容真实有效。
时间要求:5分钟
2.拍摄要求
应为受访者配戴无线话筒进行收音,切忌直接使用摄像机进行录音。
摄像机使用前应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1-2小时应进行一次白平衡调整。
拍摄过程中,保持机身水平,画面构图平衡稳定,推、拉、摇、移镜头要稳,速度匀速,跟上焦点;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光点,以免因画面反差较大,影响效果;拍摄有特征的全景镜头,能清晰辨认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尽量多拍摄,拍摄时长要远远多于实际用时长。
拍摄结束时,应多录几秒再停机,为剪辑留出余地。
3.解说要求
用直白的语言文字叙述;有起承转合,设置高潮或合理安排突出主题;贴近观众的心理,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忌宣传片式解说词。
4.技术要求
画面要求:统一为全高清(1920×1080)16:9制式,上下不要有黑遮幅;注意保持清晰、干净;有字幕。
音频要求:节目声道分为1声道(解说、同期声),2声道(音乐、音效、动效);最高电频不能超过“-8dB(VU)”,最低电频不能低于“-12dB(VU)”。
字幕要求:采访、同期声均须加配中文字幕。用字准确无误,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字幕位置居中,字体字号为黑体60号,字边要加阴影;字幕应与画面有良好的同步性。
资料运用:片中一旦涉及到非本校拍摄、不属于拍摄团队创作的视频素材,一律要在画面右上角注明“资料”字样。“资料”字体字号为黑体65号,字边要加阴影。
(三)舞台剧
1.形态风格
节目形态:舞台剧。根据“五老”采访素材改编舞台剧,通过切换台进行多机位录制,剪辑成视频。
视频格式:MP4(不得低于 15M 码流)
视频标准:1920×1080(无损高清格式)
节目风格:用艺术手法拍摄、制作校园舞台剧,画面构图完整清晰、镜头有设计感、拍摄手法丰富,故事内容真实有效。
时长要求:不超过10分钟
2.技术要求
画面要求:统一为全高清(1920×1080)16:9 制式,上下不要有黑遮幅;注意保持清晰、干净;有字幕(黑体居中)。
音频要求:节目声道分为1声道(解说、同期声),2声道(音乐、音效、动效);最高电频不能超过“-8dB(VU)”,最低电频不能低于“-12dB(VU)”。
字幕要求:对白、旁白和解说等均须加配中文字幕。用字准确无误,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字幕位置居中,字体字号为黑体60号,字边要加阴影;字幕应与画面有良好的同步性。